返回

第27章 藏兵于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7章 藏兵于农 (第2/3页)

    方一凡又道:“

    如此,小股匪众绝难讨到便宜。

    可本县的本事,岂止于此?

    待乡壮联击之势已成,本县还要整编村勇,藏兵于民。

    平时不动倒还罢了,只要一声令下,不用两日,吴县之中,便可以聚起四五千兵。

    此兵,以村为伙,以庄为队,以本县为号令,

    兵可知将,将可知兵,其战力,比一般的松散民壮,只强不弱。

    兵即民,民即兵,兵民鱼水相融,不说攻城掠地,只说保护本境,还不是轻而易举?

    而本县要做的仅仅就是统编统制,配以刀兵。

    饷银粮草军马,一切皆为自筹。

    根本不需耗费,

    故,必可持久。”

    钱曾城已然听得入神。

    方一凡再道:“

    若是再有余力,平时能稍加操练,

    再给那些伍长,伙头,团正推演实战。

    那时,兵强马壮,谁敢轻辱我吴县乡民?

    如此境内大安,往来商贾,怕是要蜂拥而至吧。”

    钱曾城不禁随着方一凡的话,连连点头。

    此时,他已经想明白了其中关节,而且也认可方一凡所说的。

    这些方略,他此前根本没有想到过,此时被方一凡轻松几句话点明,心中不服也是不行的。

    方一凡道:“

    此只为武功。一味武功,必不长久。

    一地之治,光有武功,可不行。

    还需文治。

    本官开放县学,建孤老院,钱掌柜觉得为何?”

    钱曾城被方一凡这一带,一时没有转过弯来,随口问道:“为何!”

    方一凡大手一挥道:“

    只知用武,或只知用文,皆不可取。

    阴阳调和,循环往复,才是长久。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自古以来,便是相辅相佑。

    按照本县刚才的方略,村民必然渐渐勇武起来,

    可是一味好勇逞武,岂非为将来埋下祸患?

    故,开放县学,就是要让所有孩子能读书明理,要文武皆通。

    武可治敌,文可明义。

    孤老院,更是解除所有人的后顾之忧。

    那些有伤有残的人家,曾经为保靖安民做出牺牲的百姓,

    这些人,也都在孤老院的照辖之内。此为,文治。”

    钱曾城沉思良久,终于站起身,拱手道:“

    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