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章 藏兵于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7章 藏兵于农 (第1/3页)

    方一凡说:“就八个字:藏兵于农,联防严守!”

    钱曾城道:“愿闻其详!”

    方一凡道:“

    匪人时聚时散,外人绝难知晓;

    行踪不定,此为防贼最难之处。

    须知,今日剿得一匪;

    明日又有一匪,一味剿,绝对护境。

    因此,乡村之间,要冲之地,必须要有自保之力。

    一村中,多有青壮,要训练,要提供武器。

    这就是藏兵于农的要旨。”

    钱曾城道:“

    村中青壮,少则十余人,多则几十人。

    人多势众的大庄,盗贼不敢去,

    小村小落,数十匪人呼嘨而至,

    贼匪多,民壮少,如之奈何。”

    方一凡道:“

    联防严守。

    首先要能守得。

    村中要坚固房舍,有贼来袭,可以退守;

    又设小楼,楼中设一鼓,派专人看守,一旦发现盗贼踪迹,便要击鼓。

    击鼓的作用是:其一,呼唤村民集中退守;

    其二,以为传讯,招百里之内民壮前来互助。”

    钱曾城道:“鼓声不过十里,如何引得百里之内村民互助?”

    方一凡道:“简单。

    每村皆置一鼓。

    鼓声不可乱击。

    第一个发现盗贼的村子,要一下一下的击鼓,不要停歇;

    能听到一声鼓响的村落,要连击两下为一节,也不停歇。

    如此,以一声鼓为中心,鼓声可瞬间传递百里。

    此与狼烟之计一般无二。

    既然百里内可以传讯,进而可以约定。

    三鼓之内,可立即前往围击;

    四鼓五鼓之内,可于各路口要道,险要之地埋伏。

    如此,盗匪不动则罢,一动则必被百姓合围。

    县中本有隘长,于各险要之地守护,只是多年没有经营有些荒废;

    如今也可经营起来,以为村民之助力。

    如此,村村有鼓,户户上阵,纵使盗匪多至百人,又岂可与数千乡众对敌?”

    钱曾城一一听了,心中已然信服。

    方一凡所说,他细细推敲了一番,便知推行不难。

    一来,乡民本要自保,如今只是苦于独木难支,如果县里统一安排,正是乡民所愿;

    二来,此策所需不多,投入不大,只是一些兵器,擂鼓的花销,推行极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