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四六章 (第2/3页)
他转而又道:“但钱尚书家有八房妾室,十多位公子,而咱们钱大人的亲娘听说连妾室都不是,大约是一个丫鬟,生下钱大人后,还没来得及拨身份,人就过世了。就说钱大人的名,据闻他出生那年,京师柳絮繁多,惹得钱尚书直打喷嚏,十分烦闷,又多出个儿子,觉得跟柳絮一样碍眼,这才起名为‘絮’。再据闻,当年府里的人都懒得呼其名,因他行三,所以就称钱三儿。”
苏晋听了这番话,垂眸道:“那他能一步步走到今日这般,当真不容易。”
宋珏道:“哦,还有”却被言修打断:“行了!”伸手朝苏晋一揖:“苏大人,那我二人先告退了,您若有任何吩咐,交给下官去办就行。”
苏晋“嗯”了一声:“去吧。”
待到申时末,苏晋的卷宗还没看到一半,她今日有诸事待办,不便多留,收拾好笔墨,隔着窗瞧见柳朝明与钱三儿交代了两句,踏出府门走了。
苏晋先去钱庄将三百两换成银票,后去了接待寺,将官印拿给寺官验过,说还没找好府邸,要在此借住几日。
那寺官一瞧来人竟是正四品佥都御史,忙吓得跟她拜下,堂内一众赴京复命的官员听闻是佥都御史,也齐齐跪地拜见。
苏晋还未受过这种礼遇,怔了怔才道:“诸位起身罢,不必多礼。”
寺官将苏晋引到一间上好的厢房,又着人备了晚膳,苏晋用过后,洗漱完毕,便合衣躺下了。
@她心中放不下那日从正阳门出去,行踪诡异的王府亲兵,闭上眼也不知是何时睡着,睡了多久,
忽闻外头传来叩门声,苏晋一下就醒了。
来人是覃照林,他头脑虽简单,却有一个好处,从不说废话,是以一见到苏晋便焦急道:“大人,
俺跟着那群亲兵跟到一个茶寮,也就打个盹儿吃盏茶的功夫,他们一下就没影了,后来俺细细一瞅,
这群王八蛋居然化成了茶寮的小厮和茶客,您说他们这是要干啥?”
苏晋双眉一凝,回厢房一手取了斗篷,一边疾步往外走:“你跟去的路上可曾看到几位殿下了?”
覃照林道:“这可更愁人了,昨儿一早您一走,俺就瞧见十殿下进城了,十殿下还看到这群出城的亲兵,却装不认识,瞅不见一样。”
苏晋目光一扫,瞧见不远处正跟她跪着的寺官,甩下一句:“备马!”
说着走出接待寺,一手牵了覃照林的马,翻身而上,道:“我去正阳门,你即刻跟来。”
覃照林站在马下问:“大人,这群王八蛋是冲十三殿下去的?”
苏晋没答这话,自马上系好斗篷,扬鞭而去。
眼下尚未进京的只余六王和十三王。
六王自十年前便娶妻偏安一隅,等闲不回应天,这些人若不是冲朱南羡去的又能冲谁去?
苏晋知道自己就这么出城而去怕也无济于事,她只盼着当日她吩咐去查探各位殿下脚程的巡城御史能依然在正阳门守着。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一到正阳门,那巡城御史便走上来拜见:“苏大人。”
苏晋有些意外,勒马道:“你们不是轮换当值?”
巡城御史道:“是轮换,但下官想着这几日苏大人可能有事吩咐,怕大人一时找不着下官,便跟同僚调了值夜的日子。”他一顿,又道,“回大人,下官手下已根据脚程找到了六殿下,只是,还未见十三殿下行踪。”
苏晋目色沉沉:“行至何处?”
巡城御史道:“用的是八百里快马,南门外两条官道都跑过了,往来四百里。”
这时,覃照林也纵马赶到了,苏晋冲他一扬下颌,言简意赅地吩咐:“你去,让他们开城门,我要出城。”
覃照林呆了一下,问:“为啥?”却又深知苏晋说一不二的脾性,只好着人开城门去了。
眼下已快四更天了,一旁的巡城御史道:“大人方升任佥都御史,今日当去早朝,有甚么事不如交给下官去办,下官一定尽力。”
苏晋回头看了眼宫楼,毅然道:“顾不了那么多了。”又问,“哪个方向?”
巡城御史当下也翻身上马:“下官为您带路。”
三人并辔而行,得到驿站岔口处,巡城御史又道:“下官虽不知十三殿下从哪条官道回京,但殿下自接到旨,也就晚了七日出发,赶在腊月前进京是足够了,想来会选左边这条好走一些的。”
覃照林说的茶寮也在这个方向。
苏晋扬鞭打马,谁知马才跑了几步,她忽然觉出些许不对劲,当即勒住缰绳,马蹄高扬,原地徘徊了几步,苏晋转头问巡城御史:“只晚了七日出发?”
御史道:“是,虽只晚了七日,殿下仍怕耽误了回京的时日,所以只带了四人,说是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