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6 第四十六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46 第四十六章 (第2/3页)

最后还是妥协,把人给放了出来。

    当然文铁鸡的名头不是白叫的,四月的工钱是不会给的,还另外和徐厨子要了一笔遣散费。

    没错,遣散费。这费用不论是这个时代还是现代,都只听说老板给伙计的,没听说过伙计还要给反过来给老板的。

    但是徐厨子是真不想在文家浪费时间,爽快地倒贴了两个月的工钱,带着两个小徒弟来投奔他师父了。

    即便和老太爷关系很不错,顾茵听到这话还是忍不住想到文二老爷这文铁鸡的名头,属实没叫错!

    后来徐厨子见到周掌柜之后,那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差点就当场哭出来。

    顾茵问了才知道原来当年徐厨子当年去文家之前,去过望月楼见工。

    不过他那外行手艺自然没应征上,后来去文家上工,也是周掌柜指点他,说他虽然没有精通的,但是手脚快,一个人能顶三五个人用,不妨去富人区试试。

    富人家的招聘的厨子要料理一大家子吃喝,徐厨子手艺虽比正经大厨差一些,但做些家常菜总是够的。

    没想到时移世易,两人又在食为天碰了头。

    “当年多亏了您指点我,我这才去文家见上了工,挣了好几年嚼用,后头也认识了师父!”

    徐厨子说着就要给周掌柜行大礼,周掌柜侧身避过,“徐师傅太客气了,当年我不过是提了一嘴,后头都是您自个儿的造化。”

    叙过旧,徐厨子又把顾茵拉到一边,悄声道:“师父,您能给我寻摸个住的地方不?”

    “这简单,后院几间屋子都空着,就是地方不大,你要不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徐厨子乐呵呵地带着小徒弟去放包裹了。

    他虽然在文家做了好几年的工,也在文家吃,但工钱里一半他都给两个小徒弟存着,给他们以后成家用。自己那份银钱,则因为他自己一日一日地发胖,胃口也一天比一天大,都进了自己的五脏庙。

    倒贴了十两银子从文家出来,他连房子都租赁不起了。

    得亏食为天后院能住。

    但不论如何,食为天的人手总算是解决了。

    徐厨子给周掌柜和顾茵当二厨,他两个小徒弟和后厨其他帮工也能在人多的时候,去前堂充做堂倌。

    一天营业结束,顾茵和周掌柜一通盘账,算出了当天的毛利,比顾茵想的好一些,这天的毛利在四两银子左右。

    两人算账的时候,员工们和下了学的武安和从外头玩完回来的顾野围城一桌,坐在一起吃夕食。

    徐厨子是真的能吃,店里晚市没剩什么菜,夕食就是徐厨子自己随便在后厨里拿剩下的食材炒了三个菜,并店里剩下的二十来个馒头花卷的,他一个人就吃了十个。

    等大家都吃完了,他还在拿着馒头沾着菜汤吃。

    吃的王氏她们都看呆了,他两个小徒弟都开始扯他袖子了,他才想起来现在不在文家,不能敞开肚皮吃了,连忙把馒头放下。

    “其实,我平时吃的没有这么多的,往后也可以吃的更少一点。”徐厨子红着脸,握拳保证。

    王氏噗嗤一声笑出来,摆手道:“没事,你吃得下就吃吧,反正这些东西剩得也是浪费。不是不让你吃的意思,就是咱们上了年纪,怕你不好克化。”

    “娘。”顾茵无奈,“他才二十八,没有婚配呢。”

    这不光王氏惊呆,店里其他人连同周掌柜在内都吃惊不已。

    于是大家对徐厨子的称谓就从徐师傅变成了小徐,毕竟店内除了顾茵和田氏的女儿外,其他人都比徐厨子大了一轮多,是他的长辈了。

    第二天,顾茵又起得更早了一些,做贵宾们要的特点。

    首先是白子熙要的那五道,然后又是其他四个人要的。

    一共九道精致特点,花费了顾茵一个时辰的工夫。

    天光大亮的时候,店门打开,定了特点的客人都早早地来到了。

    尤其是昨天那个跟着白子熙存了现银的老李,他是第一个。

    前一天吃了顾茵做的灌汤包,他很是喜欢,但个人还是更喜欢灌汤饺,后来听说要存银成为贵宾才能点餐,老李脑子一热也跟着存了。

    回去后他就被她媳妇儿拧了耳朵,说他真的是脑子糊涂了,还没吃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呢,反倒是把银子存上了。

    十两银子对他家来说不算什么,但是这种做法真的是蠢到家了!

    万一人家做的灌汤饺不好吃,那是不是等于打水漂?

    老李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虽然当时强辩道:“人家包子烧饼那些最普通的东西都做的好吃,灌汤饺怎么就做不好了?”@辩完其实他心里也没底气,他是真的不爱吃那些,只盼着食为天的特点能和含香楼一样好吃,不然白存十两银子,要让他媳妇儿念叨一个月。

    在老李的满眼期盼中,顾茵送上来一份饺子。

    于顾茵而言,灌汤饺并不算复杂,它和普通饺子的区别,大概就是需要咬下去一口爆汁。

    她没用和灌汤包一样的手法,用猪皮冻来的做爆汁,而是用了另外的做法选用三分肥、七分瘦的猪前腿肉,捶成肉泥,加入盐、糖、胡椒粉、酱油和香油,加入最关键的香菇水,然后把肉馅搅成中间有小气泡的肉泥状,最后加入葱姜末,再和平常一样包成饺子就好。

    饺子皮晶莹剔透,隐隐约约映出里头的肉馅。

    老李趁热夹了一个放到嘴里,一咬下去,汤汁在嘴里四溢,他脑海里只有两个字,鲜、香!

    吮过汤汁,再吃那饺子,肉馅处于紧实和松散的之间,是舌.头稍微一碰,就在嘴里化开的程度。

    满口的肉香,即便是不蘸醋也没用半点儿肉腥,配着柔嫩的饺子皮,老李一口一个吃得满头大汗,等到顾茵折回来送上辣椒和醋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碟子都吃完了。

    老李竖了个大拇指,又砸吧着嘴可惜道:“早知道您家这灌汤饺这么好,我该多点一份的。这么一碗我也没吃饱。”

    顾茵把醋碟放下,道:“不然您再吃点旁的?昨儿个您说不错的汤包今天也有。”

    老李点了点头,又要了一笼汤包。

    汤包和灌汤饺在一般人看来,其实算是差不多的东西。

    但是在老李这样的食客眼里,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灌汤包的汤汁都是用猪皮冻做的,尤其含香楼的大厨是两广人士,虽然做过改良,但点心都有些发甜,那汤包就是老李完全不喜欢的。

    虽然厉害的厨子,就如食为天这样,会把猪皮的腻味减到最低,但对他这样吃不得肥腻的人来说,还是一般。

    汤包拿到手,老李看到了顾茵放下的两个小碟子。

    一个是醋,另一个则是红呼呼的新鲜剁椒酱。

    番椒老李是认识的,但寒山镇这里的人不怎么吃辣,一般都是把番椒做成辣椒面,鲜少看到这种鲜红的番椒。

    出于好奇,老李把剁椒酱拌到了醋里,然后夹起汤包蘸料。

    颤巍巍的汤包在咬破一个小口后,鲜甜的汤汁充盈整个口腔,然而不等老李觉得发腻,掺了剁椒酱的醋给味觉上来了一拳重击。老李只觉得舌尖一麻,然后就是满嘴的酸辣,完全中和了汤汁的腻味,只吃到了肉汁的鲜甜。

    这种感觉对不怎么吃辣、又吃惯了两广点心的人太过新奇,老李吃完一个,又嘶嘶呼着热气夹起第二个…

    没多久,老李的朋友也来了。

    前一天是他带老李来食为天的,老李在这家新开业的食为天存银和他也脱不开干系。

    他其实也担心食为天的灌汤饺征服不了老李刁钻的舌.头,进店看到他正在一筷又一筷的吃着的时候,终于是放下心来。

    “看来这家的灌汤饺很和你口味。”友人说着就挨着老李坐下,等看清他吃的是汤包,他惊讶道:

    “怎么不是灌汤饺,吃起汤包来了?昨儿个你不是说着汤包虽然不甜腻,但还是能吃住猪皮味儿吗?”

    老李满脸通红,嘶嘶呼着热气,指着那剁椒酱说:“这个和醋拌在一起,吃起来就一点不腻了!”

    他友人也从筷筒里拿了一双筷子,夹起汤包蘸了料,吃完他嘴上都麻了,但不得不承认道:“真的!好辣,但是吃着好带劲儿!”

    这时候顾茵也把老李友人定的特点送了上来,听他夸赞自己做的剁椒酱,她笑道:“您喜欢就好,我再给您送一碟子过来。”

    其他客人听到他们说什么带劲,看到那红艳艳的剁椒酱也觉得新奇,让顾茵也上一碟子。

    顾茵便道:“这个暂时还不出售。”

    要搁现代,客人要剁椒酱,她肯定直接送一碟子给人家,或者放在店内让客人自己取用。只是眼下的辣椒是真的贵,一小碟的价格已经超过一般的吃食点心了,平常点餐的客人她是真的送不起。

    而且也确实是没得出售,剁椒酱不是立刻做立刻就有的,是之前顾茵想到文大老爷爱吃辣,提前腌制好,送给他当礼物的。

    后来家里还剩下半罐子,就只他们自家吃着,今天也是因为想感谢老李他们这样第一批存银成贵宾的人,顾茵特地找出来的。

    老李和他友人理解岔了,当即就笑道:“就是,我们可都是存了现银的贵宾,这是我们贵宾的待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