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声名鹊起 (第2/3页)
只能是皇上。”
秦镇沉默着点了点头。
傍晚时分,天津三个卫所近两万人打着“忠君护主、清除叛逆”的旗号,以锐不可挡的气势自永定门而后由正阳门进了城。
再一日,真定卫五千人赶到了京都。
那几天的京都城,刀剑声不绝于耳,血腥气经久不散。
寻常百姓均关紧了门窗,躲在家中,大气不敢出,连婴儿都不敢啼哭一声。
当尘埃落定,三月的春风已悄悄吹绿了金水河边的垂杨柳。
三月初三,顺义伯大败,挥剑自刎于帅帐中。
三月初四,紧闭三十八天的宫门终于再度打开。
秦镇早早就等在皇宫门口。
给皇后贺寿的命妇陆续走出来,曾经衣着光鲜满头珠翠的一品夫人个个变得灰头土脸神情憔悴,
随侍的婆子丫头更是虚弱得仿佛风一吹就要倒地般。
秦镇攥着拳头,身体绷得紧紧的,心里竟是前所未有的紧张与期待。
当四周的车轿渐次散去,仍是没有见到宋青葙的身影,秦镇急了,冲守卫宫门的兵士嚷道:“找人去问问怎么回事?”
过了片刻,有太监出来陪笑道:“秦世子且稍等片刻,秦夫人正收拾东西,很快就出来。”
秦镇耐着性子往后退了几步。
宋青葙正在拜别皇后。
“得亏有芙儿陪着哀家,要不哀家这日子没法过。”皇后抱着孩子不放手,好半天才交给碧柳,又让宫女取过一只紫檀木匣子,递给宋青葙,“芙儿洗三礼没办,满月礼也没办,里头几只钗簪,算是补送的礼”
皇后给孩子取名为“芙”。
“芙”音同“福”,意味着将来有福气,有福运。
宋青葙接过匣子,觉得挺沉手,犹豫着不敢收。
皇后便道:“这不是给你的。哀家一把年纪,这些东西用不上了,芙儿跟哀家有缘,留着给她添妆。”
宋青葙忍不住扶额,“芙儿才刚满月,娘娘把嫁妆都准备好了。”
皇后突然重重地叹了口气,恹恹地说:“哀家累了,你们走吧。”
宋青葙抱着秦芙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才离开。
长脸宫女与圆脸宫女将宋青葙送到慈宁宫门口。
外面停着辆辇车,宫女道:“三月倒春寒,天还是冷,皇后娘娘让人安排了辇车。”
宋青葙笑道:“多谢两位这阵子的照拂,若是有机会出宫,还请到秦府盘桓几日。”
两位宫女连忙道谢,又朝宋青葙福了福。
依然是那条长长的灰色围墙,唯一不同的是,相比来时,围墙的砖缝里多了几许苔藓的绿色。
绿色便意味着希望。
宋青葙瞧瞧碧柳怀里睡得正香的秦芙,眼眶不自主的湿润。
说她有福气吧,却偏偏早生出来两个月,瘦得跟小猫似的,饿了好几天才吃到娘亲的奶。
说她没福气吧,可她却平平安安地活下来了,而且能让一国主母亲自给她换尿布,亲自给她擦身洗浴。
普天之下,能有几人有这种恩遇?
辇车稳稳地停在宫门口。
宋青葙先下了车,正要回身去接碧柳手里的孩子,秦镇早一个箭步上来,把宋青葙拥在了胸前。
再度感受到这有力的臂膀,再度触摸到这温暖的胸膛,宋青葙顾不得旁边还有士兵与太监在,伸手环在他的腰际,泪水便肆无忌惮地涌了出来。
秦镇早就瞧见她肚子扁了,又听她哭得伤心,以为是孩子没了,心里虽难受,仍是温言安慰道:
“没事,没事了,孩子没了,可以再生,咱们先回家。”
宋青葙正要开口,忽觉身子一轻,却是秦镇将她抱了起来。
碧柳抱着襁褓在旁边等了半天,心想秦镇跟宋青葙说两句话,准得回头过来看孩子。
没想到秦镇压根就没看见她,抱着宋青葙就要上马车。
碧柳急了,追着赶过去,一边跑一边嚷:“世子爷,孩子,孩子。”
秦镇看到碧柳,有点傻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