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3 一家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43 一家人? (第3/3页)

    若只孟安然自己在房中,崔瑜回来,她早不起身迎了。

    纪明遥也没有出门迎崔珏的习惯。

    但今次是兄弟两个一起回来,妯娌俩也在一处,还不知彼此的行事,不免都装一装,就都站了起来。

    “阿珏是来接弟妹回去?”孟安然笑问。

    “是我有话想问弟妹,”崔瑜笑呵呵说,“本来想请弟妹过去,听见人在你这,我们就一起过来了。"

    “是什么话?”孟安然把人往里请。

    崔瑜只笑不答。

    待弟妹安坐,服侍的人都退出去,他才先与自己夫人说明淑妃与广宜公主之事。

    他夫妻二人离得很近,都没注意别处,纪明遥便也向崔珏探身,拽他的袖子,用口型问:“大哥要问我什么话?”

    嗨呀,还要她问!

    崔珏将身体移向夫人。

    他轻声说:“是因你在家里,家中才有机会提前得知陛下之意,所以大哥也想知道你的看法。”

    她的看法?

    纪明遥向他确认:“真的要我说吗?”

    “都是望着夫人的眼睛,崔珏诚恳说,“都是一家人,夫人但说无妨。”

    “或许我的看法与你们大相径庭呢。”纪明遥垂下眼眸。

    而且,真的是一家人了吗?

    “夫人胸有丘壑、洞明时局,即便看法态度皆与我不同,我也想从夫人身上有所学习。”崔珏认真道。

    嗯这话说得可真好听。

    纪明遥便抬头看他,玩笑说:“那就让二爷学学?”

    夫人高兴了。

    崔珏也不禁扬起唇角。

    “咳咳!”崔瑜清清嗓子,“嗯嗯!”

    两人飞一般分开。

    弟妹两颊飞红,垂首不言,崔瑜便不多看,只看着自己兄弟,笑问:“你与弟妹都说清楚了?”

    崔珏问:“夫人?”

    “大哥,”纪明遥站起身,问崔瑜,“我当真说什么都可以?”

    崔瑜忙也站起来,以手请她,笑道:“请弟妹畅所欲言!”

    “那我想先问,”纪明遥直接说,“大哥与二爷究竟是支持立嫡,还是反对淑妃立后?”

    被问到的两人不禁相视。

    “请弟妹详说此中区别。”崔瑜道。

    “我与大哥一直不曾参与其中,立后又是近日才提,所以还并未十分细想。”崔珏又在其后补充。

    崔瑜多看了兄弟几眼,也忙笑道:“正如阿珏所说。所以先请弟妹解惑。”

    纪明遥忽略两兄弟的眉眼官司,只说正事:“大哥和二爷不愿见淑妃立后,无非是因现今只有六殿下是嫡子,若淑妃娘娘得以立后,秦王与二殿下、四殿下、七殿下便皆为中宫嫡出,元后所出的六殿下便几无立嗣之可能了。"

    “正是此话!”崔瑜忙道。

    “但陛下是决心要立秦王,又尚不愿与群臣太过为难,所以才想出此等迂回之法。”纪明遥说,“元后所出为嫡,继后所出亦为嫡,先立后再立嗣,更是名正言顺,再无可置疑。”

    “而立后,在陛下看来,只是陛下家事。”她强调。

    “这道理我与阿珏亦懂得。”崔瑜叹道,“弟妹着重说陛下已在退让,是以为此事不可阻拦吗?”

    “自然不可阻拦了。”纪明遥笑。

    她看向崔珏:“今早我便与二爷提起过,陛下并非软弱无能的君主。现下我还要再说,陛下更非连皇后都不能自己择立的傀儡之君。昔年高宗立武皇,武皇曾为太宗才人;真宗继立章献明肃皇后,刘后更为民间二嫁之女;宣帝亦有“故剑情深”之典流传。可见帝王之心既定,便无人可以阻拦。何况,

    淑妃娘娘正经宫人出身,与陛下相伴二十余年,生育四子两女,多年来侍上恭谨、待下慈和,从未听闻有何劣迹,论情、论理,着实无法可拦。”

    “但这也只是我一人之言。”

    纪明遥笑道:“是大哥与二爷让我说的,你们若不赞同,也请别教导我,只当我是说着玩的吧。”

    她过来是和嫂子说明天出门的,不是来上课的哇!

    崔珏不能从夫人身上移走分毫目光。

    借古鉴今时,夫人语气依然平和柔软,双目中却闪现了别样的、他第一次见到神采。

    可说完之后,那神采也迅速淡了下去,便如日光隐在青山深潭之外,再也看不见了。

    “弟妹,请坐,请坐!”崔瑜上前,躬身相请。

    纪明遥看看崔珏,坐下了:“大哥不必如此”

    她算“旁观者清”?在她看来,嫡庶不能成为评判一个人的根据。安国公是“嫡子”,徐老夫人是“嫡女”,纪明达也是“嫡女”,四妹妹是“庶女”,可在她心里,安国么、徐老夫人和纪明达三个人捆起来乘十倍,都远不如四妹妹一个人重要。

    而从古至今那么多朝代,真正“嫡出”的皇帝能占几成?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与其维护封建时代皇室的“嫡出正统”,不如祈祷皇帝是个正常人,天下才勉强能有安生日子过。

    “何不食肉糜”是嫡是庶来着?

    历史书上不教。

    不过,生在勋贵之家,倒有一个切实的好处,就是她想知道朝堂动向会更简单。毕竟成婚之前,

    安国公府的生死存亡与她紧密相关,所以,至少京中大致变动,她都了然于心。她并不需要特地打听,只需在各家长辈偶然谈到时记住、分析,就足够让自己明晰。

    “弟妹一席话,真如拨云见月,拂去了我心中迷雾。”崔瑜笑道,“分明这些道理自己也都懂得,却迂腐自守,不肯认真理清其中利害。幸好,不曾行差踏错。”

    “大哥是有文人的清高之气。”纪明遥忙说。

    其实,皇帝立谁做太子,都不影响崔家的利益。

    不似安国公府等勋贵之家天然便为联盟。他们想重振昔日荣光,自然要拥立齐国侯之姊、先皇后所出的六皇子。

    这些人也并非真如他们表现得那样冠冕堂皇,是在维护“嫡出正统”,不过是为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已。

    “身在名利场中,还何谈清高二字。”崔瑜摇头一笑。

    他并未表态今后会如何,纪明遥也没有追问。

    明天还要出门,今天得早点睡。

    可正当她想告辞,孟安然开了口。

    “但六殿下,毕竟是元后之子。”她抿唇问,“我是不如弟妹对朝局了解甚深,我只觉得,若叫侍妾之子越过元后之子立嗣,元后与六殿下岂不可怜吗?”

    一时间,屋内有些静。另外三人都不约而同有片刻沉默。

    纪明遥既在思索该如何回答,还额外考虑到:她此生亦是侍妾之女,可能立场天然有所偏颇,是否不答此话,交给大哥最好。

    崔瑜已握住妻子的手,示意不是她问出的话有不妥,而是他还在思考。

    他又不由看向弟妹。

    弟妹与夫人同为女子,是否弟妹也会另有一种看法,她的解释更能让夫人理解信服?

    但这一看不要紧。

    他竟看见阿珏正想拉弟妹的手!

    嚯!

    崔瑜忙示意夫人也看,用气音笑道:“这回是他们学咱们了。”又“啧啧”两声说:“他倒是干脆些!弟妹还等着呢!”

    孟安然不禁一笑,捶他:“他们都听见了!”

    在兄长与长嫂的注视下,崔珏并未退缩、也无丝毫犹疑,更未有脸红耳热。他按自己的步调握住了夫人。

    他与纪明遥之间隔着一道茶几,因此,他是伸手越过一整个茶几,在纪明遥椅子的扶手上握住的她。

    纪明遥现在和崔珏一样面无表情,只有两颊发烫。

    崔瑜就笑:“下次把你两个的座位摆在一处,就不用这般费事嗷!”

    他疼得往旁边一扭,差点没跳起来!

    孟安然也没想到自己这一下拧得这么重!

    现在,满屋里脸最红的只怕是她了。

    她忙把丈夫拽回来,用眼神给他赔礼。

    崔瑜也顾不了形象了。

    他忙揉了几下腰,连忙笑道:“弟妹,你嫂子她是真不明白。她方才问的,你怎么看?”

    孟安然也发觉自己问的话有些别意,好像她在质疑弟妹的看法一样,忙要解释。

    但她开口前,崔珏站了起来。

    崔珏只面向兄长,深深一揖至地,请求说:“大哥,夫人她生母已去多年,就莫要让她解答此问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