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0章 汉中奇迹,耕三余一 (第3/3页)
“原来如此。”
崇祯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韩癀的心思缜密,同时也对内阁的这种安排很是认同。
有一位内阁大臣坐镇大旱中心区,既能震慑心怀不轨之人,也能应对突发情况,更能给百姓信心。
“耕三余一是什么意思?”
“回陛下,就是集合汉中全力耕作三年,为陕西争取一年的口粮。”
韩癀立刻回应,而后低声道:“《管子》一书有言: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贾谊亦称: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于是常平仓就出现了,意在储粮食。
而后又有人写了《储粮备荒》一文,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流亡也。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耕作三年就能储备一年的粮食……朝廷要储备足够灾荒之时九年所需的粮食,不足九年就是不足、不足六年就是困难、不足三年就是穷困缺乏。
别说九年了,三年都是难上加难了,更别提陕西大旱已经八九年之久了,储粮更是不现实。
于是陕西这边就想出了个办法,集合整个汉中之力,耕作汉中平原,耕作三年时间产出满足陕西百姓三年所需的粮食外,还要再存一年的粮食。
当然了,这里的满足的标准就是人均八斗到一石之间,具体的按照产出均算。
若是平日里,这种想法绝对是实现不了的,因为每家都有自己的耕地要种,一家三口亩产两石也能出三十石,绝对满足所需了。
现在只有三石,差了十倍,他们自然是不会同意的。
但现在连年大旱,都没有耕作的条件,尤其远离河流和地势高的地方,根本就没法耕种,现在官府组织、保证人均一石,这就是救命的粮食。”
说到这里,韩癀指着接天连地的稻田:“这就是我们努力半年的成果,万幸百姓们相信我们。”
看着韩癀满眼的感慨,李若涟忍不住道:“韩阁老,您说的道理我们都懂,可这是怎么实现的?”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宋应星接过了话,看着李若涟:“李指挥使,我问你一个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