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7 第 67 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67 第 67 章 (第1/3页)

    正月末,春闱开考。

    在李长安的强烈要求下,沈初还是在三天前从大慈恩寺搬回了家中,原本李长安的意思是让他从寿安公主府出发考试,只是沈初觉得那样实在太过高调。

    于是双方各退一步,沈初同意李长安给他送考,李长安也不强求沈初住在寿安公主府。

    只是沈初无比后悔三天前自己怎么就答应了李长安让她给自己送考的这个要求呢?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李长安是我的学生,我不知道学生看着老师考试能有多兴奋。

    沈初双目无神地看着面前的一猴一马,他颤巍巍抬起手指着那只坐在马头上的猴:“这为什么会有只猴?”

    “马上封侯,寓意多好。”李长安美滋滋伸手摸了把猴头,“这只猴子还是金丝猴呢。”

    这还是李长安前日在长安城中最有名的驯猴人手下的猴群里发现的金丝猴,李长安本来只想找只普通经过训练过的猴子,没承想居然还能找到金丝猴。

    也对,毕竟现在可没有保护动物这个说法,驯猴人走南闯北,手底下有几只相貌好看,性格温顺的金丝猴倒也正常。

    金丝猴性格本就温顺,这只小金丝猴又是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被驯猴人驯养,十分通人性,一见到李长安向他伸手,就乖乖抬着头在李长安掌心内蹭了蹭,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李长安和沈初,乖巧极了。

    沈初深吸一口气,又抬手指着马后面跟着的两个举旗人手中的旗子:“那这又是什么东西?”

    “旗开得胜,多好的兆头。”李长安美滋滋道,“老师先用膳,现在天气还冷得厉害,肚子饱了身上才能暖和。”

    看到放在桌上的那一大盆汤,沈初只觉眼前一黑,他指着盆内死不瞑目的老鳖,从喉咙里挤出来几个细碎的音节:“这又是什么?”

    “独占鳌头。”李长安喜气洋洋道,“这可是我专门派人去黄河边上收的百年大鳖,你瞧瞧这个壳这个肉这个鳌头,多喜庆啊。”

    沈初痛苦地闭上了眼睛,面上换上了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

    他真是猪油蒙了心,竟然让学生给他送考。

    李长安是什么样的人难道他还不知道吗?

    沈初面无表情拿着调羹喝汤,尽量让自己忽略那个趴在盆中的死鳖,心中只祈求着李长安别再有什么其他别出心裁的主意了。

    “今日还只是赴考,不便太过高调。”李长安颇为可惜砸吧咂咂嘴。

    正竖着耳朵听李长安还有什么坏主意的沈初顿时松了口气。

    “不过等来日老师高中状元,我一定要好好热闹一番!”李长安炫耀着她的安排。

    “我专门雇了一队人训练舞狮,老师高中之日必定能训练有成,到时候就一边舞狮一边敲锣打鼓,祝贺老师高中榜首。”

    @李长安摩拳擦掌:“我那一年市里的高考状元就是敲锣打鼓,还上了报纸呢。那还只是高考状元,我老师可是真状元,必须比那个更热闹才行!”

    沈初:“”

    他现在弃考还来得及吗?

    唐朝的科举考试地点并不在贡院,而是在尚书省廊庑中,还需席地而坐,四周围上荆棘,严兵把守。

    大部分考生都会自己带一个炭盆,若是没有炭盆则难免被冻得缩手缩脚。

    正月还是很冷。

    吃食也要自备,好在唐朝科举考试只持续一天,一般是卯时开始,酉时结束,考完后便可回家等候通知,笔试通过方可参加殿试。

    骑着高头大马不稀奇,举子中有一大半都是骑马而来。

    可马头上还蹲着只猴子,身后还跟着两个举旗人就颇为稀奇了。

    总之沈初是一手牵着马缰另一手遮着脸迈入了尚书省。

    踏进尚书省大门之前,李长安还依依不舍地挥着手帕。

    “老师,你一定要好好考啊。只要你考中了进士,我这么多年的付出也就算有了回报,你可不要辜负学生的期盼啊!”

    李长安望着沈初迈入考场的背影,竟然有了孩子终于长大了的感慨。

    她辛辛苦苦养了沈初这么多年,又给他找名师指导又给他报张九龄课后辅导班,还给他上下打点疏通关系。

    今日终于等到了沈初出人头地的机会。

    沈初听到李长安的话后脚下一个不稳,好在最后还是稳住了身体,只是表情颇有些沧桑无语。

    正月的风还是冷飕飕的,今年冬天下了好几场大雪,到现在雪也没有化完。

    在廊庑坐下后,沈初抱着李长安专门给他准备的手炉,又从李长安给他准备的那一大堆东西中将炭盆拿出来填上炭。

    这个炭盆还是李长安专门找匠人打造的,最下面是放炭的地方上面还带着一层笼屉,可以将饭保温。

    发下试卷,沈初审了一遍题,面上露出了胸有成竹的微笑。

    作为古代文学的教授,沈初还有一点小秘密。

    比如他知道唐玄宗年间科考试题题目。

    进士科共有三场,分别为诗赋、时务策、帖经。

    对沈初而言,时务策和帖经他十分擅长,大唐举子一般最为擅长的诗赋却是他的短板。

    倒不是他想不出来好诗句,只是他能想出来的好诗句太多了,他脑中的唐诗宋词数以万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